历代茶具

2017-03-23 13:07:42 

唐青瓷荷叶盏、托

  这组荷叶盏、托,为唐代越窑烧制,系青瓷。它由一盏一托组成。盏呈五瓣莲花状,口敞侈,深腹,有圈足;盏托呈四片卷边荷叶状,托中心部下凹形成一定深度,正好与盏的下腹部套合;通体一色青釉,犹如一朵盛开的荷花。荷,亦称莲。《尔雅释草》中说: “荷,芙渠……其实莲”。在古乐府《江南》中亦有“江南可采莲,莲叶何田田”之说。它夏季开花,为淡红色或白色,有单瓣和重瓣之分,可观赏,能作药;由根茎膨大形成的藕,是美食,也能入药,在文人墨客的笔下,说它“出污泥而不染”,常被看作是洁身自好的象征。因此,仿荷作盏,用茶怡性,反映了古人的追求。这件荷叶盏的造型端庄清丽,灵秀潇洒,有强烈的装饰美,给人以庄重中不失秀美之感,从而使该件青瓷茶盏更具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。

唐瓷茶盏、托

  为河南偃师出土的唐宣宗大中元年(公元847年)穆悰墓中的茶具之一, 距今已有1150余年的历史,是唐代中下层官吏的饮茶专用茶具。

  这件唐瓷茶盏,一式三件,即由盏、托、盖组合而成,通高为11.0厘米,圈足直径5.5厘米,通高6.9厘米。 盏的内外壁均施以白釉,呈淡青色。这与唐代崇尚茶汤以“绿”为贵有关,认为青色瓷,可使茶汤呈现绿色,有益于茶。盏上的盖,呈倒浅盘形,上有低矮圈足,便于提手握盖。盖表外壁施全釉,釉色白中泛青,而内

壁仅中心部位施釉。盖的最大直径12.0厘米,通高2.7厘米。 托呈浅盘状,下有低矮圈足。除圈足底部外,均施以淡青釉。 托的最大直径9.3厘米,圈足直径为3.5厘米,通高2.2厘米。从整体看,这件唐瓷茶盏、托,全套呈淡青色,色泽调和,符合唐时对茶的审美观。并增加了盖,这是饮茶器具的一种改进,它对注茶和饮茶时的保香、防污、增温,都有较好的作用。但这套饮茶器具,从整体看,托盘似乎偏小,因此,有人怀疑它可能当初并不配套,或许是下葬时乱中出错所致,但这仅仅是一种猜测,不足为证。

唐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

  唐代煎茶,首先要用炉煮水。唐代陆羽在其《茶经》中这样说道: “风炉,以铜铁铸之,如古鼎形”。又说:“其炉,或锻铁为之,或运泥为之。”表明风炉通常由铜、铁,甚至揉泥制作而成。而这件唐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,乃是宫廷御用茶具,无论是材料与制作,还是工艺与装饰,都非常讲究,是民间风炉所无法比拟的,它为研

究唐代宫廷茶文化提供了最好的物证。

  壶门高圈足银风炉,通高为56.0厘米,盖高31.3厘米,口径17.7厘米,炉身高25.2厘米,全重3920克。通体素净,钣金成型,由盖和身组成。炉盖的顶部有三层银片做成仰莲瓣,并承托锥顶状莲蕾。盖面为半球形,上部镂空,还有两层莲瓣。盖沿有渐收的三层棱台。炉身系敛口,深腹,筒状,平底,圈足,其口沿亦有三层渐收的棱台。腹部上小下大,有稳定感。腹壁分内外两层;内层与炉底铆接;外层亦作圈足。腹的下部有六个壶门,以利通风发火。炉底与炉壁铆接,下焊十字铜片,以承托木炭,供燃烧生火。炉身两侧,各装一个提耳,以便移动。出土时,盖面贴有封签,墨书:“大银熏炉,臣杨复恭” 字样。表明这件高圈足座银风炉,是由杨复恭奉献的。

  据查,杨复恭(公元?—894年),字子烙。原为唐懿宗时的一名宦官,福建人。为唐天下兵马都监杨复光从兄。他通文墨,常监诸镇兵。唐僖宗时,因参予镇压庞勋起义有功,由河南监军升为宣徽使,旋为枢密使。后因黄巢起义军克攻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僖宗逃居兴元,杨氏代田令孜为左神策中尉。僖宗回长安,任观军容使,封魏国公。后定策立昭宗,专典禁兵,操纵朝政。昭宗大顺二年(公元891年) 被迫致仕,后为李茂贞擒杀。由于杨复恭深得唐懿宗、僖宗、昭宗宠爱,职位显赫,因为,在唐懿宗咸通十五年(公元874年) 正月初四在封闭法门寺佛塔地宫时,在对佛供俸的“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、衣物”之中,杨复恭的高圈足座银风炉也就赢得了一席之地。它为了解茶在唐代贵族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,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。 

五代青瓷鹦鹉纹提梁壶

  青瓷鹦鹉纹提梁壶,通高14.6厘米,器身和口流略残,是五代越窑制品。胎质呈浅灰色,器型规整,胎器薄,施釉处釉薄而匀,明显与唐代越窑不同;壶腹刻鹦鹉纹,从刻划纹样,造型特点来看,仍不失有大唐遗风。

  这件提梁壶,腹为圆球状,宽大、方便,造型庄重,技艺高超。肩部两侧各设方形提梁孔座,形纽间镂轴孔,是美观实用的饮茶用器。鹦鹉刻划纹,线条简洁。我们常见的五代越窑青瓷器物,繁缛的刻划纹样很少见;青瓷的特色是致力于造型上的秀美和青釉的色泽特征。

北宋牙白刻花莲花茶盏、托

  牙白刻花莲花盏、托,是北宋定窑早期产品,也是定窑的代表作品,很有收藏价值。

  这件盏、托,口径为11.8厘米,盘径为18.9厘米,用白瓷烧制而成。在器身上,采用刻花装饰,花纹为莲花。一般认为,定窑的装饰技法有刻花、划花和印花三种。花纹有莲花、缠枝、塘荷、牡丹、萱草、水波,以及游鱼、龙、凤、鸳鸯等纹饰。根据现存世的定窑实物器具分析,早期作品多采用刻花、划花、装饰,花纹亦渐增多,所以,从装饰和花纹来看,这件盏、托可能是北宋早期的定窑茶具产品。

  另外,人们不难发现这件茶盏的口沿,露有胎骨,成为毛口,俗称芒口。其实,这是定窑工匠们为适应生产所需,发明了覆烧工艺的结果。覆烧,就是烧制时将盏、盘等器物倒过来,使口部向下。而每件器物间,在口沿部分用未经焙烧的耐火泥作成支圈间隔,层层相叠,故称覆烧。其优点是节省空间,产量增加;又能充分利用热能,节约燃料;还可使器物烧制时受热和收缩均匀;同时,能使器物底部满釉,增加美感。至于芒口的缺陷,定窑的匠师往往以金、银、铜圈镶在口沿上,作为装饰,既弥补覆烧带来的不足,又增加了美观,显得更加豪华尊贵。

宋青白瓷狮子钮盖茶壶

  青白瓷狮子钮盖茶壶是宋代江西景德镇窑烧造的。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产品,古文献中有“饶玉”之称。这件壶的通高为19.7厘米,釉色白中带青,晶莹碧透,玻璃质强。壶的造型别致,钮盖上的盖顶捏塑了一只狮子形钮,使壶更有生气。  壶,在宋代一般作为饮料盛具的通称,不仅作饮茶用器具,也作饮酒器具用。“饮”这个词,中国古代就是指茶水和酒。宋代的饮茶方法,与明代以后的饮茶方法不同,明人用壶沏泡茶水饮用,而宋人把壶多作为盛放已制好的茶水或装沸水用。宋代瓷壶的造型大都仿金属器的特征,壶体一般都较高而瘦。宋代景德镇产的青白瓷茶壶也保持了这个特点。

历代茶具》阅读地址:http://www.qinpincha.com/cha-6690.html

最新图文资讯: